长期以来,俄罗斯科研和产业两张皮现象十分严重,大量研究成果始终沉睡在理论图纸和实验室中,严重阻碍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为改变这种状况,俄罗斯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类似于中国实行的产、学、研相结合模式的探索,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来推动科技与商业、产业的结合。
如今,整整两年过去了,俄罗斯希望围绕高校和科研院所最终形成一条创新带的初衷是否实现了呢?有数据表明,两年来,由联邦预算内大学、研究所创办的小企业数量不断增长,目前已经超过1000家。但是,按照一些俄罗斯学者的观点,不断增长的数字并不代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曾在国家研究和科学统计中心一直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克列斯尼科夫指出,目前由大学创办的小企业可分为三类,其中1/3已经开始工作,1/3还停留在纸面上,另外1/3介于两个阶段之间。而在1/3正在开展工作的小企业中,仅有十几家愿意投入百万卢布作为注册资金。换句话说,很大一部分类似企业的成立不是来自大学或研究所本身创新的内在动力,而仅仅是因为要响应政府的号召,或者为了将来能享受到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
事实证明,要想使创新真正成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内在需求,相关机制和政策仍需完善。俄罗斯总理普京在2011年8月24日与俄罗斯高校校长联盟代表座谈时也承认,即使在政府内部,对是否应支持大学和研究所创办企业的问题曾经也是既有赞同,也有反对。如此看来,俄罗斯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仍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