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心简介
产学研动态
政策法规
理论前沿
专家观点
咨询服务
研究成果
产学研报告
人才培养
下载中心
中心简介
中心特色
中心定位
中心职能
中心架构
专家团队
研究团队
国外动态
国内动态
高新区动态
国家篇
地方篇
高新区篇
产学研模式
产学研联盟
产学研环境
产学研机制
产学研评价
产学研政策
综合
科技系统
教育系统
产业系统
综合
管理咨询
项目策划
项目推介
信息发布
科研课题
学术论文
专著简介
案例剖析
献言献策
研究生教育
培训服务
专题讲座
学员天地
表格下载
法规下载
资料下载
课件下载
其他下载
理论前沿
产学研模式
产学研联盟
产学研环境
产学研机制
产学研评价
产学研政策
综合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产业联盟的绩效评价
发布时间:2009-06-06 作者: 信息来源:
国外学者们对这种非正式的产学研联盟合作模式给予了更多的关注(Hall,Link和Scott,2001;Lynn,1996)。Grossman(2001)指出,非正式的联盟已经成为技术溢出的关键来源。Irwin和Klenow(1996)也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的成员在引入合作技术创新之后依然能够在研发投入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使利润上升的事实。在产业联盟绩效方面,主要有两个流派:一是流派主张通过“投入一产出”模型评价学研联盟的绩效。其中,Santoro和Chakrabarti(2000)设计了一套评估产学研联盟有效性的多维指标,即企业对大学研究的资源投入、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在联盟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联盟的合作成果(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Cyert和Goodman (1997)也有类似的观点,提出了一些衡量产学研联盟失败的指标。另一个流派主张使用定性的方法来评价产学研联盟的绩效。
在产业联盟绩效方面的研究至少存在3个方面的研究空间:
(1)利用平衡计分卡和关键绩效指标工具,从动态和静态角度构建产业联盟的绩效评价体系。现有文献将产学研联盟视为一个静态的组织,没有考虑产学研联盟的动态性,从而使用一些静态变量评价产学研联盟的绩效,如企业投入、技术产出、合作成果、联盟终止的速度或者是主观的满意程度。
(2)不同行业产学研联盟的绩效差异。在不同行业的产学研联盟存在本质特征和控制机制的差异,产学研联盟在绩效方面的作用也不一样。
(3)产学研联盟中企业、大学、科研院所自身的绩效研究。
365赛事投注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365赛事投注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yahoo.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