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家】付于武
【核心观点】产学研合作 汽车业研发 体制
【来 源】中国经济网
【日 期】
中国经济网天津
由我国汽车产业关键技术的缺失,付于武总结出三方面结论,第一,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加速发展,汽车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汽车自主创新明显加速,但差距依然巨大;
第二,零部件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我国与国外企业交流中,被关比较了解情况的国外专家隐讳地提出一个比较难堪的问题,虽然我国的汽车产销量今年可能达到1200万台,但是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甚至二百强当中,却没有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
第三,共性的关键问题是核心技术的缺失。这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软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状态是低端比比皆是,高端产品几乎困难。比如发动机控制部分,无论是汽油机、柴油机、发动机的控制部分基本上没有被我国企业所掌握。另外,我国商用车产品升级,无一不受到高端汽车电子产品的制约。
"在九十年代,我国科研院所的下放和大学相对的市场化,已经使我国的基础性、前瞻性的核心技术研究基本处在停滞状态,使得企业觉得后方的支持乏力。其次,虽然我国商用车有比较优势,并且自主品牌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轿车的起步比较晚,只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才有了长足发展,所以我国对轿车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因而暴露了核心技术的缺失。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合作,是解决新的市场机制下汽车研发体制存在问题的唯一通道。"付于武如是说。
提供者:李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