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365赛事投注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

    【专       家】马德秀

    【核心观点】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

    【来       源】中国教育报

    【日       期】2009-07-14

      ●从历史和国际的经验来看,当经济走出低谷并开始复苏时,高校往往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其自身发展的空间也将更为广阔。 

      ●大学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目光投向更长远的、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学科和科研领域,加强原始性创新,积极促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性发展,努力在科技革命中发挥“火车头”作用,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出贡献。 

      目前,我国的经济总体形势已开始企稳向好。从历史和国际的经验来看,当经济走出低谷并开始复苏时,高校往往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其自身发展的空间也将更为广阔。广大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看得更加长远,着眼于未来的科技革命和国际竞争,贮备足够力量,充当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发动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先头军”以及调节就业矛盾的“蓄水池”。 

      一是要瞄准未来的科技革命,努力争取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科技与产业的长远关系看,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日益显现。当前,发达国家都在描绘未来科技发展路线图,预测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可能发生的领域,在生物技术、数字通讯技术、新能源以及环保技术等方面进行战略布局。中国要在未来的产业革命中占据一席之地,首先必须在这场科技革命的前夜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科技革命的源头发挥作用。 

      大学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目光投向更长远的、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学科和科研领域,加强原始性创新,积极促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性发展,努力在科技革命中发挥“火车头”作用,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出贡献。上海交大聚焦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科技管理体制,组建了跨学科的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实体性的研究机构,就是为能够在未来科技革命中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 

      二是要着眼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提高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从根本上讲,中国经济需要高水平的增长,尤其需要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增长,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目标是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占据重要战略地位。这必然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短期内摆脱危机与长期调整经济结构的关系,把自主创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途径。 

      在转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大学,特别是承载着国家使命的研究型大学应该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瞄准行业共性技术,以学科群、人才群和信息群对接产业群,集群化地推进产学研合作,为“成长产业”提供技术储备。 

      三是要着眼于未来国际竞争,抓紧培育和引进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未来的国际社会的竞争,关键因素是人才,目前的制约要素也是人才。经济危机往往造成优秀人才大规模流动转移。这次金融危机让伦敦证券市场下岗5万多人,华尔街下岗20多万人。哈佛大学迫于经济危机,启动了员工“自愿离职”项目,哈佛大学向大约1600名非教学科研人员雇员提供自愿离职项目,适用对象是已在哈佛工作至少10年以上且年龄在55岁以上的人员。各院系已经停止雇用新教员。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充分利用国际人才大洗牌的重大机遇,从战略上考虑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和水平提升,储备一流人才。 

      四是要深化人才培养,通过延伸教育、回归教育及创业教育,调节社会就业矛盾。实践表明:大学在调节就业矛盾、储备人力资源方面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蓄水池”作用。二战后美国为了缓解大批退伍军人的就业压力,由政府向部分退伍军人提供1年、最多4年的免费教育训练,使数百万美国退伍军人受惠,对美国迅速从战时经济向民用经济转变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大学的“蓄水池”作用主要体现在大力发展“延伸教育”、“回归教育”和“创业教育”三个方面。当前发展“延伸教育”就是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满足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扩招研究生5万人,这是大学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提高专业型学位比例的良好契机。积极发展“回归教育”,就是要为在职人员回归大学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和资源,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在欧美等国,历史上每当经济不景气或社会动荡时,上班族就会回流到学校继续深造,储备知识,养精蓄锐,等待经济回暖。在全社会新增聘用人员需求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大学“创业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大学可创办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机构,为学生创业提供专门培训。

    提供者:吴绍棠

 


365赛事投注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365赛事投注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yahoo.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