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家】葛世荣
【核心观点】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造就行业特色人才
【来 源】中国教育报
【日 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为我们深入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新任务。我们将与其他行业高校一道、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出一条我国行业院校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在大学的三在职能中,育人是根本,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本质上都要服务于人才培养。行业特色型号大学是我国培养专门人才的摇篮,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由于受行业办学体制变革等诸多因素影响,当前,我国行业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还不够高,或多或少存在“理论学习多、实践机会少、创造能力弱”的问题,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不够适配、教学课程体系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人才培养理念与社会需求不够适宜的状况。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我们在新时期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关键在于切实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以产促学、以研带学,最终以产学研的综合成果提升人才质量。
人们通常把产学研简单理解为产业、大学、研究院所合作三方的简称,其实,产学研具有更丰富、更全面、更深刻的内涵, 它应该包含大学的知识转化、知识传授、知识创新的三大功能,同时具有大学生学习创业、探究的行为含义,以知识的创造和传承为链条将人才培养贯穿始终。可见,产学研既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3个着力点,更是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3个基本素质。因此,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大学生提高精英教育工作者和大众教育契合度的必然选择。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大学如何构建有效的合作机制,如何转变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激发企业参与教育合作的活力,政府如何发挥宏观指导作用,这些问题对于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至关重要。我们体会,从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创新和平台创新出发,可以走出一条彰显特色、依托行业、贴近企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以产学研合作的特色优势,构建人才培养新机制
【保守的课堂观念和落后的育人理念是束缚产学研合作的思想障碍,只在树立社会大课堂观和全面发展教育观,才能构建人才培养新机制。】
创新育人理念是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础。保守的课堂观念和落后的育人理念是束缚产学研合作的思想障碍,只在树立社会大课堂观和全面发展教育观,才能构建人才培养新机制。
一是董事会合作机制。长期以来,产学研合作教育一直被缺固定基地、缺充足经费、缺有经验的现场教师的“三缺”问题所困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一种稳定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因此,可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共建博士后流动站或技术研发中心,聘任企业导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各类教学实践活动,使产学研合作教育向常态化推进。
二是政产学合作机制。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之后,一些原有部委被裁撤,部分职能由行业协会承担行使对行业发展的宏观指导职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校能主动护依托协会、服务行业,将有助于加强行业高校与原行业之间的联系,推进更高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如针对一线技术人员培训,可建立由协会负责制定规划和协调、学校负责教学安排和授课、企业组织实践训练的三方合作教育模式。
三是产学研渗透机制。在产学研合作中,单纯的人才培养合作空间有限、活力不足,企业往往兴趣不足,必须不断改进和创造新机制以促进产学研相互渗透。学校要善于与企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互动,主动找准并服务于企业的关键点和兴趣点,最终促进自身的人才培养工作。如以企业名称冠名学院、班级、场馆,在校内大力宣传优秀企业的创新文化,聘请企业专家讲授新技术课程,为企业提供毕业生就业推介机会等。
以产学研合作的集成优势,创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靠课堂和实验室,辅之以短期校外实习,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不够充分,迫切需要加大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
改革培养模式是做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关键。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靠课堂和实验室,辅之以短期校外实习,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不够充分,加之目前高校式科实验室存在“不新、不全、不真”的状况,很难为学生提供“真场实景”的体验和训练条件,因而迫切需要加大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构建与产学研合作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进行的探索主要包括:一是单招联合培养模式。这是一种“3+
以产学研合作的拓展优势,打造人才培养新平台
【保持产学研的活力和动力、需要与时俱进地提升层次、拓展领域、使产学研合作向高端化、系统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保持产学研的活力和动力、需要与时俱进地提升层次、拓展领域、使产学研合作向高端化、系统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所谓高端化,是充分发挥校企共建高水平基地的人才培养功能,实现学科引导教学、科研带动教学,共建人才培养新平台。如通过与大型行业骨干企业共建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建立“三纵三横”(三纵: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横:教学、科研、学科)的人才培养基地。
所谓系统化,是针对性地方政府对创新纪录人才的强烈需求,谋求地方政府加入校企人才培养合作框架,把过去的校企双方合作拓展为政产学研多方合作,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智力、人才和技术的整体支撑。
所谓国际化,是努力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大平台,围绕我国产业转型的关键问题,抓住机遇,把产学研合作教育拓展到国际层面,打造具有特色的高层次国际人才合作平台。如我们牵头组建的“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等,为学校打开了面向国际矿业领域培养人才的窗口,加速了人才培养标准、评价体系等同国外同类型高水平大学的接轨。
我们认为,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还应该进一步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使之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点、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学科拓展的增长点。而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支持也十分重要,例如,对现有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调适和完善,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专业设置给予更灵活的支持,对产学研合作教学基地建设给予更多的改革空间,对企业投入产学研合作给予更好的激励政策,等等。这些政策投入无疑将会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者达到新的高度。
提供者:吴绍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