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365赛事投注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产学研合作,如何降低摩擦系数

    【专    家】樊丽萍

    【核心观点】降低产学研合作摩擦系数

    【来    源】文汇报

    【日    期】2009-07-28

    与大学合作搞研发,风险很大。最近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中国企业界参与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研讨会上,一些企业家代表说的几句抱怨话,到了目前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中的痛处。据调查,许多企业愿意支持教育,但更倾向于选择资助贫困生、设立奖学金等稳妥的项目。

    企业哑巴吃黄连

    产学研合作,本该是企业和大学双赢的好事。大学有科研实力,企业熟悉市场的动态需求,产学研的成果,有助于企业更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也有助于大学老师在实战中磨砺研发能力,甚至发现新的理论课题。但现实远比道理复杂,不少与高校有过亲密接触的企业,曾尝到哑巴吃黄连的苦。

    目前在一家数字电视解调芯片技术研发企业担任董事长的徐德清,之前就职于美国的一家知名跨国公司。在国内,校企合作弄不好就会有头无尾、不了了之。徐德清说,他当时所在的美国公司曾慕名找到国内某名牌大学,希望合作搞几个技术研发项目,为此还在那所大学投资建了联合实验室。谈合作协议时,大学满口承诺可以完成技术难题攻关;但后来拿出来的成果,却和企业自己研发的水平差不多,都属初级阶段,根本无法投入生产。最终,合作名存实亡,企业的投资回报不过是些宣传效应:更多的大学生因为校园里有那个联合实验室而知道了这家企业。

    大学老师不专心

    在一些企业家看来,大学没把企业托付的研发项目当正经事做。

    一个研发项目对企业来说,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但对有些高校老师来说,它可能就是多了一个动手实践甚至赚外快的机会;而参与研发项目的学生,更关注自己的学分、论文和能否顺利毕业。徐德清认为面对同一个研发项目,企业和大学心态不一,是产学研难以完美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双方约束机制的不对等,也导致企业难以放心地将研发项目托付给高校:如果研发项目失败,企业轻则蒙受损失,重则倒闭,相关人员要承担责任;但大学能为企业的投资失败承担责任吗?

    与大学合作,图利有风险,于是扬名就成了企业的选择。上海财大全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郭玉贵教授发布了一份题为基金会与企业推动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受访的30家企业中,近80%以各种方式对教育有过支持。但受访企业代表谈到资助教育的形式时,都说更愿意在大学设立奖学金、助学金,而不是合作搞科研——“设奖助学金的风险几乎为零

    双方需深度沟通

    产学研合作不顺利,究竟谁该担责任?对此,与企业打过交道的大学老师们也有话要说。

    与企业合作研发的项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是存在的,但只是一部分;主要原因也并非像企业认为的那样,是老师和学生不专心在沪上一所理工大学执教电子工程专业的张教授告诉记者,就他本人参与过的合作项目看,大学一般具备70%的技术解决能力,但其余30%的技术难点,需要通过专题研究来解决,而技术攻关总有一定风险性,不能保证一定成功。
          他说,企业对高校研发的成果不满意,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对
    解决技术难题的理解不一样。经常的情况是,高校从技术上帮企业解决了问题,但企业对解决问题的要求是投入生产,这时就要附加技术,而因此增加的成本可能是企业负担不了的。那么按照双方之前的合作协议,到底是高校没到位而违约,还是企业要求过高,自然难有公断。

    还有大学教授告诉记者,除了接手来自企业的课题,日常教学更是他们的重要工作。我们并不是企业的专职研发人员,所以要求老师全天候专攻一个企业项目,不现实。

        针对上述情况,上汽工业教育基金会培训中心副主任蒋建华认为,企业和高校相互之间缺乏深度了解,是目前产学研合作中双方摩擦系数较高的原因。所有要在大学和企业间搭建更多样化的合作平台,例如建立双向挂职制度,让大学老师有机会全脱产一段时间,加入企业研发队伍,也让企业研发人员有一段时间在大学搞纯技术研发。彼此沟通越深、理解越多,才能合作得越好。(李燕萍提供)

    提供者:

 


365赛事投注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365赛事投注经济与管理学院A505 邮编:430072 电话:027-68753010 传真:027-68753010 EMAIL:iurchina@yahoo.cn
Copyright 2009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